个人信息是指与特定自然人相关、能够单独或通过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该特定自然人的数据。一般包括姓名、职业、职务、年龄、血型、婚姻状况、宗教信仰、学历、专业资格、工作经历、家庭住址、电话号码(手机用户的手机号码)、身份证号码、信用卡号码、指纹、病史、电子邮件、网上登录账号和密码等等。覆盖了自然人的心理、生理、智力,以及个体、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家庭等各个方面。

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:

1. 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,汇集成册,并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给需要购买的人;
2. 旅馆住宿、保险公司投保、租赁公司、银行办证、电信、移动、联通、房地产、邮政部门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、场所,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,泄露客户个人信息;
3. 个别违规打字店、复印店利用复印、打字之便,将个人信息资料存档留底,装订成册,对外出售;
4. 借各种“问卷调查”之名,窃取群众个人信息,他们宣称只要在“调查问卷表”上填写详细联系方式、收入情况、信用卡情况等内容,以及简单的“勾挑式”调查,就能获得不等奖次的奖品,以此诱使群众填写个人信息;
5. 在抽奖券的正副页上填写姓名、家庭住址、联系方式等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;
6. 在购买电子产品、车辆等物品时,在一些非正规的商家填写非正规的“售后服务单”,从而被人利用了个人信息;
7. 超市、商场通过向群众邮寄免费资料、申办会员卡时掌握到的群众信息,通过个别人向外泄露。目前,针对个人信息的犯罪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的产业链,在这个链条中,有专门从事个人信息收集的泄密源团体,他们之中包括一些有合法权限的内部用户主动通过QQ、互联网、邮件、移动存储等各类渠道泄露信息。还包括一些黑客,通过攻击行为获得企业或个人的数据库信息;有专门向泄密源团体购买数据的个人。
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后果:
1.垃圾短信无数;
2.违法违规信息传播;
3.诈骗公司诈骗;
4.洗黑钱;
5.网上办身份证骗取银行信用;
6.个人账户的钱失踪。
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:
1. 在安全级别较高的物理或逻辑区域内处理个人敏感信息;
2. 敏感个人信息需加密保存;
3. 不使用U 盘存储交互个人敏感信息;
4. 尽量不要在可访问互联网的设备上保存或处理个人敏感信息;
5. 只将个人信息转移给合法的接收者;
6. 个人敏感信息需带出公司时要防止被盗、丢失;
7. 电子邮件发送时要加密,并注意不要错发;
8. 邮包寄送时选择可信赖的邮寄公司,并要求回执;
9. 避免传真错误发送;
10. 纸质资料要用碎纸机销毁;
11. 废弃的光盘、U 盘、电脑等要消磁或彻底破坏;
12.利用法律保护好个人信息。
